割机!拉倒吧,你那技术还不如让个大姑娘上去开呢!"
"都别抢!"老崔穿着洗得发白的老式军装,铜锣嗓子一吼,人群立刻安静下来。
他三步并作两步跳上田埂,草帽檐下的眼睛笑得眯成缝:"今天这头彩啊,得让铁柱老师来!"
铁柱今天特意换了身新工装,就是领口勒得他直缩脖子。
听到老崔点名,他"嘿"地一声蹿出来,差点被田埂绊个跟头,惹得人群一阵哄笑。
"看好了啊!"铁柱红着脸爬上驾驶座,故意学着方稷推眼镜的动作,可惜他鼻梁上光溜溜的。
随着"咔嗒"一声,柴油发动机轰然作响,排气管喷出一股青烟。
播种机缓缓开动的那一刻,人群突然安静下来。
黑金相间的麦种从铁皮漏斗里簌簌落下,在晨光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细线。
地头的老把式们不自觉地往前凑,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那一道道新翻的土浪。
"乖乖,这机器一天能种二十亩吧?"张老汉的旱烟袋都忘了抽。
他孙子蹲在地边,小手轻轻抚过刚播下的种沟:"爷,这种子咋是花的?"
方稷蹲下来,掌心托着几粒麦种给孩子们看:"看这包衣,是咱们所里新研发的抗盐碱处理剂。
"阳光透过他的指缝,给麦种镀上一层柔光。
突然,远处传来"突突"的摩托车声。
公社书记带着一帮干部急匆匆赶来,后座上还绑着个红绸子包裹的物件。
"方教授!县里刚送来的锦旗!"书记气喘吁吁地解开包裹,大红缎面上"科技兴农"四个金字闪闪发亮。
老崔不知从哪摸出挂鞭炮,"噼里啪啦"炸得满地红纸屑。
在硝烟和欢笑声中,五台播种机齐声轰鸣,像一支钢铁队伍,在这片沉寂多年的盐碱地上踏出春天的足迹。
冯知微正手把手教村里的姑娘们记录播种数据,铁柱的大嗓门在拖拉机轰鸣中依然清晰可闻:"注意行距!大爷大妈,先别下去踩!"
在热闹的氛围里播完种子,由于这次种地借来了机器,全村人都有福气了,这次耕田有了机器的帮忙很快就都种完了。
众人为了表示感谢,给方稷团队无限投喂,冯知微都说来了这边好像什么都好吃,人都胖了3斤了。
转眼十月上旬,老碱沟的清晨覆了一层薄霜。
方稷天不亮就起了床,踩着湿漉漉的草甸往试验田走。
晨雾未散,田垄间依稀能看到几抹新绿。
他蹲下身,指尖轻轻拨开覆在幼苗上的霜粒,嫩绿的麦苗顶着露珠,两片细长的真叶微微舒展,在寒风中轻轻摇曳。
“老师!”铁柱的声音从远处传来,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来,手里攥着记录本,“东边试验区的出苗率统计完了,53.5%!”
方稷点点头,目光扫过整片田垄。
麦苗稀稀拉拉地分布着,有些地块出苗整齐,有些则略显稀疏。
但无论如何,这些嫩芽确实在盐碱地上扎了根。
冯知微从另一头走过来,手里捏着几株幼苗样本:“老师,对比组的数据出来了,施用耐盐碱菌剂的区域,出苗率比常规处理高出12%。
”
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:()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