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十九章

首页
第二天一早,香妹就带着琪琪去了医院,朱怀镜在家也休息不成,就想下乡去看看。

    他也没有叫赵一普,带上了舒天。

    他想去马山县,也不准备同县里打招呼,径直到农户家里去。

    不同下面领导打招呼就下去,总让人觉得你有故意找碴儿的意思。

    朱怀镜原是顾忌着余明吾和尹正东的,可同他们打了几次交道,就不管那么多了。

     驱车出城,往南不到二十分钟,就是马山县境了,一派田园风光。

    这条公路纵贯马山县西部,沿途不像东边那样满是枣林,却是一望无际的稻田。

    很少见有农民在田里劳作。

    稻子快收割了,没多少农事。

    看样子又是一个丰年。

    沿路见很多农民蹲在家门口闲坐或玩牌,很是悠闲。

    看他们那怡然自乐的样子,朱怀镜多少有些神往。

    他哪天这么清闲过?忽见前面一栋农舍前坐着两位老人,在打瞌睡,他们脚边蹲着一个小孩,其乐融融的样子。

    朱怀镜叫杨冲停车,下去看看。

     朱怀镜三人下了车,微笑着朝两位老人走去。

    两位老人却都闭着眼睛,只有那小孩在憨憨地笑,满口涎水。

     “老人家,你们好啊!”朱怀镜躬身问好。

     一位老人睁开了眼,陌生地望着他们;另一位老人却仍闭着眼,几只苍蝇在他鼻子上爬来爬去。

     “老人家,晒太阳哪?”朱怀镜再次招呼道。

     “不晒太阳做什么?”老人脸上毫无表情。

     旁边有张条凳,舒天搬了过来。

    却见上面脏兮兮的,便掏出包里的纸,准备抹一下。

    朱怀镜示意舒天不要抹,就坐下了。

    他知道乡下人的忌讳:你要是抹了凳子,乡下人就以为你嫌弃他们。

    若是他们自己替你抹了,就是敬重你了。

    舒天请杨冲坐,杨冲却在一块石头上坐下了。

    舒天便坐在了朱怀镜身边。

     “你们是上边来的干部吗?”老人问。

     朱怀镜说:“我们不是干部,路过这里,想在您这里坐,休息一下,可以吗?” 老人憨憨地笑了,没说什么话。

     “看样子,今年收成还行啊?”朱怀镜问。

     “收成再好,也落不了几个钱,不像你们城里人,轻轻松松挣大钱。

    ”老人说。

     朱怀镜笑道:“我们像挣大钱的吗?” “不是挣大钱的,就是做大官的。

    辛苦不赚钱,赚钱不辛苦啊。

    老百姓都不肯种田了,划不来。

    就眼前这片望着好看,往里走走看,荒着哩!这里挨着公路,不种水稻乡政府要罚我们款。

    这是种给上面领导看的。

    领导嘛,下乡坐着桑塔纳,隔着玻璃看庄稼。

    ”老人说着笑着,就像这一切都与他无关。

     杨冲指着自己开的皇冠车,逗老人:“这是什么车?” 老人说:“桑塔纳。

    ” 杨冲又指着公路上飞驶而过的奔驰:“那是什么车?” 老人便有些生气的样子,说:“你这年轻人真是的,就像逗小孩。

    我们过去叫你们这种车叫蛤蟆车,现在都叫桑塔纳,又叫乌龟壳、王八车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说了杨冲,便问老人:“是您的孙子吗?多大了?” 老人拍拍怀中的小孩,说:“我的孙子,还不到两岁。

    别看他小,只怕比你们的本事都大。

    他从一生下来就做爷爷了哩!” 朱怀镜不明白,问:“怎么就做爷爷了?” 老人笑道:“我们这里啊,上面的摊派是按人头算的。

    他一生下来,每年就得上交三百多元,养上面那些当官的。

    你想,他干吗要出钱养他们?” 朱怀镜脸上顿时发烧。

    老人仍是笑眯眯的,又说:“这是我老父亲,八十多岁了,又聋又瞎,腿也瘫了。

    他每年也得上交三百多元。

    你想,那些当官的,要不是他的爷爷,他干吗八十多岁了还要养他们?” 朱怀镜只好赔着笑,看老人家还有什么说的。

    老人家果然又说了:“说到底,孙子也是我,爷爷也是我。

    我那儿子在外面打工出了事,死了,儿媳妇另外嫁人了。

    一家三口人的负担,都在我一个头上。

    ” 这时,围过很多看热闹的人,老人家说一句,他们就哄笑一阵。

    有人说,这三个人一看就是干部,同干部有什么说的? 朱怀镜笑道:“干部脸上有字?” 那人嗨嗨一笑,说:“过去嘛,贼脸上像写了字;现在嘛,官脸上像写了字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只得笑笑,回头问老人家:“那您老人家说说,怎么办才合理呢?” 老人家摇摇头说:“我说有什么用?当官的能听老百姓的?” 朱怀镜说:“我们就当扯谈嘛!” 老人家说:“扯谈都算不上,只能算是扯鸡巴蛋!按我说呀,你们城里人参加工作才发工资,到了六十岁就退休。

    农民呢?生下来就有负担,到死都不退休。

    也太看得起我们农民了。

    都说农民伯伯,工人叔叔。

    伯伯比叔叔的辈分高嘛!我说呀,负担要是按人头摊,至少要到十八岁才摊嘛!到了六十岁,你莫说发我们退休工资,至少上交也得免了嘛!” 朱怀镜点头说:“您老说得有道理。

    那么按田亩摊呢?” 老人家还没回答,看热闹的有位黑脸老汉说了:“我是邻村的,到这里走亲戚。

    我们村就是按田亩摊的,每亩田一年得交二百五上下,算到人头上,同这里差不多。

    受不了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说:“但不交也不行啊!皇粮国税嘛。

    你们说是多了,还是不公平?”说着就站了起来:“好吧,我们得赶路了。

    你们可以把意见反映上去,总有办法解决的啊!” 朱怀镜同老乡们挥手作别,听得后面有人在议论:肯定是干部,肯定是干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