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13章 润物无声

首页
"方稷!三号试验田出苗了!"陈雪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,惊飞了窗台上啄食的麻雀。

    方稷抬头时,姑娘已经冲进实验室,辫梢上沾着晨露,"比预期早了两天!" 方稷放下移液管,白大褂袖口还沾着培养基的痕迹:"去看看。

    "他的声音平静,但脚步比平时快了几分。

     三号试验田里,李教授正蹲在田垄边,像鉴赏古董般端详着刚破土的嫩芽。

    见方稷来了,老人眼镜片后的眼睛笑成两条缝:"小方啊,你配的营养剂神了!" 方稷蹲下身,指尖轻触鹅黄色的幼芽。

    这是用大巴山野生麦种与农大139杂交的第一代,在他的"建议"下,研究组采用了分层施肥法,这本该是八十年代才普及的技术。

     "土壤湿度还是偏高。

    "方稷捻了捻根部的泥土,"得把滴灌间隔再拉长六小时。

    " "我这就去调!"陈雪掏出笔记本就要跑,被李教授喊住:"急什么?先把方工上周讲的抗病机理整理出来!" 回实验室的路上,几个穿胶鞋的研究员迎面走来,纷纷向方稷点头致意。

     这三个月来,"方工"的称呼已经取代了"小方",尽管他才二十三岁。

     "方工!"育种组长老周隔着走廊挥手,"你来看看这个病斑!"他手里捧着片枯黄的麦叶,边缘泛着诡异的锈红色。

     方稷只瞥了一眼:"叶锈病,用苯醚甲环唑加磷酸二氢钾。

    "见老周愣住,他又补充道:"《中国农报》去年有篇译文提到过,我查了原始论文,德国人做的实验。

    " 这是他的小把戏——把超前知识包装成国外文献。

    果然,老周一拍脑门:"瞧我这记性!我这就去资料室找!" 实验室门口,行政科的张干事正等着:"方工,会议通知。

    "他递来烫着金边的请柬,"全国农业技术交流会,李教授点名要您陪同。

    " 方稷翻开请柬,会议地点是北京农业展览馆,参会名单里赫然列着各省农科院院长。

    他手指在"交流议题"栏顿了顿——那里打印着"方稷:贫瘠土壤改良的基层实践"。

     "这......" "您那套方法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了。

    "张干事压低声音,"部里特批的经费,够搞十个试验点!" 傍晚的实验室只剩方稷一人。

    他锁好培养柜,忽然听见窗外有节奏的"哒哒"声。

    推开窗,陈雪正在楼下用试管敲击栏杆,见他探头立刻挥手:"方工!食堂今天有红烧鱼!" 食堂大师傅特意给方稷留了鱼腹肉,油亮的酱汁上撒着翠绿的葱花。

    陈雪咬着筷子尖问:"您真要去北京作报告?" "嗯,下周三。

    "方稷把鱼刺仔细剔出来,"你要的文献我放资料室了,第37号柜。

    " 姑娘眼睛一亮:"您怎么知道我要查......" "上次见你盯着小麦赤霉病的海报看。

    "方稷推推眼镜。

    这招他屡试不爽——把未来的解决方案伪装成对他人需求的敏锐察觉。

     "方工。

    "陈雪突然压低声音,"有人说您像带着答案找问题......" 方稷的筷子尖在饭盒上轻轻一颤,方稷抬头看向陈雪。

     陈雪却噗嗤笑了:"我说您分明是火眼金睛!上次那个分蘖期的施肥方案,增产数据出来时全所都炸了!" 回宿舍的路上,方稷不断复盘自己的言行。

     穿越者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