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10章

首页
心里更打定主意一定得找个好人家,压压那些三姑六婆的碎嘴,叫她们知道知道她豆苗儿这样的人品才是万里挑一的。

     ☆、第12章 荣家二儿媳妇娘家姓邹,闺名婷兰,父亲原是位颇有名声的举子,可惜壮年殒命。

    原家境就不算富裕,失了家庭支柱的邹家更是雪上加霜了,好在有他们姻亲荣家三不五时接济,现在两个儿子一个成了秀才,一个也科考在望。

     邹婷兰进门也有日子了,也是勤俭持家孝敬长辈,家里家外的活计都能拿的出手。

    长的也算标志,就是从小干多了活计,有些手大脚大,肩膀也有点宽厚。

     (这点就照咱们女主差老远了,人家开豆腐坊的,天天蒸汽熏大豆异黄酮补着滋润着,重活还有爹爹爷爷干,又特别注重保养,能不娇嫩么。

    ) 荣大婶本来就不爱围着锅台转,现在家里那一摊子都卸给了二儿媳,邹婷兰也是个手脚麻利的,两天就捡起手来干的熟练。

     只是新人没什么新气象,家里饭桌还是一样的炖菜一锅,咸菜一碗,好在也是吃惯了的,大家都没什么挑剔。

     □□大是在外面享受惯了的,给了弟媳两天面子,之后就照样下了馆子散游完了才会回家。

    弟媳也管不到大伯子的事,就是纳闷不说有个孩子么,荣二让她别管闲事。

     邹家寡妇失业的从来都是关紧门户怕惹人口实,俩儿子读书后有惯清静,有些风言风语就不那么灵通。

     荣大婶听王家的说黄家有些松口,虽没给个准信可也高兴的不行,她守个肉铺唯独练了手炖肉的好手艺,隔三差五的端着满满一海碗五花肉到黄家串门。

    她总想着多给豆芽儿补补啊,这小身板在黄家可刻薄坏了,眼看着是自家人了真是心疼啊。

     邹婷玉看见婆婆隔三差五就这么一碗肉送也心疼啊!她过日子从小就仔细惯了的,婆婆这么大手大脚的填补外人,她打心眼里看不惯。

     可刚嫁进荣家,还没什么底气说三挑四的,每每看着白白送出去的五花肉暗自运气。

    真是,便宜那些外人,不如给她两个刻苦读书的哥哥补补呢。

     可邹寡妇为人最是古板正派,特别是丈夫去世后,她为了不给人说嘴对自身和几个孩子更加严厉。

    对于上姻亲家打秋风神马的,不止给死去丈夫的英灵抹黑,也给两个要走功名的儿子丢人。

     就算荣婶子每回都说要二儿媳送些骨头和肉回去,邹婷玉也都是兴冲冲的去蔫哒哒的回,东西怎么拿去的又怎么拿回来。

     荣婶子是做买卖出身,为人热情开朗还有商人的圆滑,觉得邹寡妇太不通人情顽固不化。

    亲戚家互相帮衬下怎么了,倒好像这么上赶子要图她什么一样,严防死守跟防贼似的一丝不透。

    当初接他们的米面时也弄的很高姿态就怕他们是施舍,谁家没个难处,就想着帮着渡过那个坎儿而已。

    看来这书真是不能多读,那词怎么说来着?迂腐。

     现在姑娘嫁过来又开始做脸了,好像谁不知道谁啥光景,这么扭扭捏捏的更让人看不上。

     这么想着,连带着觉得二儿媳也一副小家子气,不带那大方样。

    舀米数着粒儿,油盐酱醋更是不舍得放,家里有个肉铺子肥油管够都没见菜上飘多少油花儿。

     有时帮忙看下生意,秤砣上也斤斤计较,虽说没短过斤两,可街坊邻居的老主顾也没说多让让,弄的一些人来买肉看见她直接掉头,等荣二或者荣婶子在才买。

     不过这都是为自家打算,小气点也是省到自家了,只是她这样大方爽快的人有点看不惯小家子气的。

    这点人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