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?”听了这话,小男孩回过头拿掉手,四下闻了闻,果然不臭,又问佛印回批写的什么。
苏东坡道:“小傻瓜,方才老夫不是回答你了吗?”小男孩摆了摆手道:“可是,先生方才什么也没说呀。
”近前愣了愣。
苏东坡又道:“那我方才做了什么?你可不许装傻充愣,当作没看见。
”摸着小男孩的小脸蛋。
小男孩一脸苦笑,便脱口而出:“‘放屁’!”苏东坡道:“看,你都回答了。
”小男孩顿时忍俊不禁。
苏东坡道:“老夫当时看了,又好笑又好气,立马乘船过江,去找佛印理论。
到了金山寺,佛印的禅室却房门紧闭。
我正要推门,忽然看到那门上贴着一张纸,上面有两行字:
八风吹不动,一屁过江来。
听了这个故事,小男孩哈哈大笑,前仰后合。
苏东坡立马拉住他的胳膊,如若不然,怕要跌倒在地了。
小男孩收起笑容,歪着脑袋道:“我可知道先生的厉害了。
琴棋书画,样样精通。
舞文弄墨,妙笔生花。
不知道先生还会什么?”苏东坡笑道:“也不会太多,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。
”小男孩道:“可细细说来。
”
苏东坡掰着手指头,比划道:“我还会种菜啊,炒菜了,看病了,茶道了,刮脸了,占卜了,做个帽子戴一戴。
”小男孩乐道:“先生若是我爹爹,便美梦成真了,真好玩。
”拍起小手。
苏东坡惊道:“愧不敢当,你家父在天有知,岂不伤心难过?”
小男孩摇了摇手指头,叹道:“那倒不然,爹爹在时,常对我说,如若和苏学士称兄道弟,此生无憾。
生前他最爱先生的那句诗。
”随即背着手,原地走了走,摇头晃脑之际,吟诵道: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苏东坡愣了愣,应声道:“为何世人都爱这一句,好奇怪。
不错,你读过书么?听你说话,可不一般。
你爹爹定是读书人了。
可惜去了边关,投笔从戎,可见他报国之志,令人佩服。
”
小男孩双手叉腰,摇了摇头,笑道:“我爹爹是不愿去边关的,也是为了混口饭吃。
他对我说过,跟着种家军,定会名扬天下,还有银子钱,可养家糊口。
我在东京念过书,跟着一个叫做太平先生的老爷爷,他可有学问了。
他就住在终南山,对我可好了。
”说话间,眉开眼笑。
苏东坡一怔,耸了耸肩,惊道:“原来是他,那可是了不起的名士,很有学问。
当年神宗皇帝也夸他,说他有老庄、孔孟的智慧,有韩愈、柳宗元的大才,有李白、杜甫的诗情,有范文正公的胸怀。
我还听说他当年拜师龙虎山,有一身好武艺。
可惜,老夫不会舞枪弄棒,如若不然,便要去投奔种家军了,那可是范文正公抬举过的。
我此生有一大憾事。
”
小男孩追问,苏东坡神情肃穆道:“便是没见过范文正公。
”小男孩点点头,叫道:“太平先生说过,他与司马光、王安石称兄道弟,还见过欧阳修。
范仲淹嘛,或许见过。
”
苏东坡愣了愣,叹道:“那便让人羡慕了。
你跟着他,长大成人定会有所作为。
我可知道,他教书育人,很有一套。
范仲淹大人,也是教书育人,无出其右。
”
小男孩摇摇头笑了笑,惊道:“我爹爹也说过这句话,他说自己生不逢时,没见过范仲淹。
”顿时挠了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