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51章 军旗烈烈

首页
质松软根本不适合挖什么陷阱。

    世人皆知,潼关北临黄河,南踞山腰。

    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载:‘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,因谓之潼关。

    ’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。

    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金兵此番恐怕会殊死搏斗,这仗可是不好打。

    ” 赵将军担惊受怕道:“不错,开封府也好,京兆府也好,都要以潼关作为屏障。

    东京城的霹雳炮都被金人抢走了,所剩无几。

    我京兆府多年以来,对付西夏,用的最多是神臂弓。

    ” 刘参军曾镇守过潼关,没感觉有什么稀奇,可此番金兵来犯才知潼关的要紧,不觉神情肃穆,仰天长叹。

     张明远道:“潼关,形势险要,南有秦岭,东南有禁谷,谷南又有十二连城;北有渭、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,西近华岳。

    周围山连山,峰连峰,谷深崖绝,山高路狭,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,往来仅容一车一马。

    世人常以‘细路险与猿猴争’、‘人间路止潼关险’来比拟这里。

    大唐诗人杜甫游过此地后也有‘丈人视要处,窄狭容单车。

    艰难奋长戟,万古用一夫’的诗句流传于世。

    ” 费无极对潼关也颇有了解,此番下山之前也读过许多典籍,随即道:“潼关历史,源远流长。

    据《唐书》载‘潼关者,古为桃林塞也’。

    《左传》也有‘文公十三年,晋侯使詹嘉处瑕瑕,见山西猗氏县,守桃林之塞。

    ’的记载。

    古人杜氏记载:桃林,在弘农华阴县东,潼关是矣。

    自函谷至斯,高出云表,幽谷秘邃,深林茂木,白日成昏。

    又名云潼关,亦曰冲关。

    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。

    ” 普安听阿长说过潼关,故而记忆犹新。

    随即介绍道:“东汉末年,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,于建安元年始设潼关,并同时废弃函谷关。

    ” 子午此番下山也是煞费苦心,专门请教扁头故而对潼关有所了解,顿时叹道:“东汉建安十六年,曹操与马超、韩遂在潼关大战。

    马超武艺高强,所带领的大军以长矛攻击曹操,曹操避其锋芒,心烦意乱。

    正值春寒料峭、天寒地冻,曹操泼水于沙袋之上筑就大城一座,以据马超。

    后曹操用离间计,马超一败涂地,此后曹孟德扫清北方,成就一方霸业。

    ” 武连道:“西晋永嘉三年,晋朝南阳王司马模守关中,部将赵染以蒲坂降汉赵君主刘聪,刘聪使赵染等攻司马模于长安,战于潼关,司马模兵败,赵染长驱直入到渭南。

    ” 余下道:“东晋咸和三年,后赵武帝石虎攻汉赵的蒲阪,刘曜急行军救援潼关,石虎退兵。

    咸和九年,后赵河东王石生举兵于长安,讨伐石虎,石虎遣其子石挺为前锋,攻长安,石生遣大将郭权拒之,战于潼关,石挺败死,石虎奔还渑池。

    ”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张明远历来对古之名气颇大者会多有垂爱,如若感到没什么名气就不予理会。

    听了子午四人的话,顿时笑道:“这曹孟德大战马超于潼关,实为名扬天下之事,其它的故事就不必多说,毕竟没什么名气。

    曹孟德曾说,如若与马超单打独斗,恐怕很难取胜,可偏偏马超与韩遂二人在一起,这离间计自然就水到渠成了。

    正所谓胜一人难,难上加难,胜二人易,易如反掌。

    谁让人心隔肚皮,各自心怀鬼胎。

    要说离间计,实乃屡试不爽。

    浩兄祖上种世衡老将军就用过,是也不是?” 种浩点点头,自豪不已:“不错,祖上对付西夏,用的离间计便是屡试不爽。

    ” 费无极突然想起一个人,就叹道:“潼关既然是兵家必争之地,定有武林高手。

    ” 种浩想起一个人,惊道:“潼关当然有武林高手,叫做铁臂大侠周侗。

    ” 月色当空,朦朦胧胧之中,种浩等人不知说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