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说乃是业余爱好。
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也算小试牛刀。
衣食住行,他没有不懂的。
此人与众不同,世人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
而沈括却知其然,亦知其所以然。
还要千方百计加以钻研探究,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见。
这股治学之道,值得世人顶礼膜拜。
”随即叹了口气。
李长安听他二人说了这么多,也很是佩服,素知他们到了京兆府街市,最爱去勾栏瓦肆听说书人的故事,便饶有兴致之际,笑道:“既然提及此人,我看你二人怕是也有真知灼见不成?莫非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,变成沈括了?”
高个樵夫点了点头,惊道:“先生果然聪明过人,的确如此。
我等也愿子孙后代出类拔萃,名扬天下。
莫说成为沈括,便学得一两成就光宗耀祖了。
”李长安捋了捋胡须,叹道:“说到沈括,不得不提及两个人。
”二人一怔,齐声问道:“何人?”
李长安道:“一个是范仲淹,一个是苏东坡。
老夫以为,你们的子孙后代当学此二人。
至于沈括,有待商榷。
沈括曾在《梦溪笔谈·范仲淹传》里提及一个故事,说范仲淹在杭州做官时,遇到水灾。
可范仲淹却举办龙舟比赛,有人弹劾范仲淹,范仲淹反驳说,如此便是以工代赈,如何不好?果然许多灾民因赛龙舟而有事做,赚了不少钱,日子也好过起来。
这是沈括对范仲淹的赞誉。
不过沈括对苏东坡却没什么好脸色,原本二人是好友。
偏偏沈括看了苏东坡的诗作,本来就对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羡慕嫉妒恨,便抓住把柄,加以陷害,这便是乌台诗案。
由此苏东坡官场跌宕,几度秋凉,可谓失意落魄。
”顿时悲从心来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高个樵夫道:“苏轼如今在黄州,自号东坡先生。
虽说人生不得意,可他在文坛可是风生水起,天下无敌。
关于赤壁的两篇赋文,名扬天下,无出其右,我可听说许多文人墨客读了,皆羞愧难耐,再也不提为赤壁做文章的打算。
”此言一出,高个樵夫一怔,默然不语。
李长安又摇摇头,叹道:“此些事也是道听途说,不足为凭。
听说苏东坡本人在回想乌台诗案时,也没说沈括陷害他。
既然本尊都不以为然,我等何必胡乱猜测。
依我看,沈括也并非卑鄙小人,乃是有人诋毁罢了。
”
矮个樵夫道:“乌台诗案,我也听得多了。
我看定是有人羡慕嫉妒恨,故而拿苏东坡的诗文攻击苏东坡。
苏东坡也算倒霉,居然被自己的诗文给坑害了。
世人还以为苏东坡由此不敢再写诗文了,但那绝不可能。
如若苏东坡封笔,那便不是苏东坡。
他之后的诗文,好似脱胎换骨,超凡脱俗了。
”一语落地,三人默然。
李长安道:“从此以后,苏东坡对庙堂闭口不言,多了些青山绿水,田园风光。
这酿酒、喝茶、郊游,至于琴棋书画,更是面面俱到。
如此逍遥自在,实乃出神入化。
我看乌台诗案虽说是祸,可苏东坡却因祸得福,留下许多锦绣文章,这便应了那句老话,叫做‘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’”随即看向远方。
矮个樵夫昂首挺胸之际,神采奕奕道:“依我来看,要说大唐李太白是诗仙,那我大宋苏东坡便是首屈一指的词仙。
与李太白相提并论者,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