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5章

首页
不过孩子特意来关心他,他还是十分欣慰的。

     “好了,你且回去吧。

    这些事交给爹,你回去好好休息便是。

    ” 被他的天降老爹赶回屋子后,他就一直在想滴水灌溉的可行性,很快,他就发觉了在古代实行这个技术还是有点儿异想天开了。

     就算所有的智能感应系统全都换成人工,但就最基础的铺设塑料管道问题,就没办法解决。

     他倒是知道皇宫排水系统会采取陶制或者砖石结构,可这种大型又笨重的输送方式,显然是没办法搬进农田的。

     以前哪考虑过这种问题啊,人工合成塑料产量高价格低,设计起来都不用担心成本,可这个合成塑料要分解化石燃料,他是想都不用想了。

     天然橡胶的话还得去热带地区找,总之就是管道问题就难很解决,就算可以,成本也很高。

     真是一根塑料管道难倒建造师啊,孟子筝叹叹气。

     瘫回了床上,正想感叹这种当死尸不用卷的日子也挺舒服的,就一个翻身猛地坐了起来。

     救命啊,忘了他还有个已经吹出去的牛逼。

     半年时间极限科考。

     他走到书桌前,找了张纸先捋一遍院试的流程以及考试内容,幸好他有个语文老师的爸爸,从小送他去练书法,不然这么多繁体字真是抓瞎了。

     孟子筝拿起毛笔。

     这个朝代的院试共考两场,第一场为正试考两文一诗,第二场为复试考一论一策,其中以第一场为重。

     虽说这个朝代虽说同宋代一样不太重视诗赋,可也是必考项,其中最看重它的就是院试了。

     还好只考一首诗,孟子筝安慰自己。

     他又列出了和考试相关的书籍,将他们一一找了出来。

     不就是古文嘛,他那么多外文文献,晦涩的论文都啃下来了,他就不信啃不下自己熟知的语言。

     脑子里原主背书的痕迹还在,可他完全是死记硬背,应付县试、府试还行,院试就差远了。

     而且那是别人学的东西,到底不是自己的,无法熟练运用。

     孟子筝埋头钻进书房,比照着原文以及书房内收集的一些名家针对于书籍给出的注释,从头开始顺文章。

     针对于四书和孝经的考核多填空与理解题,理解性记忆显然更符合考试要求,诗赋的话,他就只能看缘分了。

     至于第二场的策论,原主之前接触的比较少,童生试并未考核,县学老师教的也十分公式化,于是乎孟子筝干脆跑回了他爹的书房,询问有没有历年生员的优秀答卷可以给他看看。

    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。

     在他记忆里,这里从院试到乡试、会试,判卷人员都会挑选出其中的优秀卷子张贴出来进行公示,来表现考试的公平性。

     一些大型书阁也会派人进去誊抄,然后进行收录。

     不过这些卷子卖的显然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