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十章

首页
范东阳来过几次电话,都是说枣林经验。

    他回荆都后,念念不忘枣林村,随时都会冒出些新灵感,就打电话过来。

    朱怀镜就坐不住了,非亲自去马山蹲几天不可。

     他本想图清净,不惊动马山县委,先去枣林村住上两天,作些调查研究。

    想想又觉不妥。

    余明吾和尹正东终究还是会知道的,他们就会有想法。

    说不定《梅次日报》还会有新闻出来说他微服私访。

    老百姓的政治理想自然是浪漫的,会说梅次又出了个清官,只怕在人们的口碑相传间,还会敷衍出些带古典色彩的故事,诸如断冤狱、惩贪官之类。

    官场中人见多了把戏,只会说他作秀。

    老百姓说好说歹都没什么关系,怕只怕官场的流言飞语。

    他又的确想去走村串户,最好在农家住上一两晚。

    想自己在官场上泡了这么多年,口口声声调查研究,却从来就是只听各级领导汇报,还没有真正从老百姓那里听到过一句话。

    反复琢磨,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。

    枣林村还是去,也告诉余明吾。

    不用县里来领导陪同,只请那帮写材料的秀才去就行了。

     余明吾接了电话,忙说:“朱书记,您听我汇报,还是让我陪着您去枣林村,开个座谈会,看几家农户,住还是住到县里。

    农村条件到底还是艰苦,我们不能忍心让您住在农民家里啊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笑道:“我朱某人怎么就不可以住在农民家里?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啊。

    明吾你也是乡下人啊。

    我知道,这会儿农村就是蚊子多些,其他都好。

    ” 余明吾还想劝阻,说:“朱书记,枣林村到县里又不远,住在县里,不影响您的调研工作。

    我说呀朱书记,您就接受明吾的建议吧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说:“明吾啊,你就别操心了。

    我是农村人,习惯乡下生活,吃住都可以的。

    我又不是万金之体,不存在安全问题。

    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,我在枣林待过之后就去县里,同你碰头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执意要住在乡下,余明吾也不敢多说了。

    朱怀镜晚上打的电话,次日一早便赶枣林村去。

    随行的只有秘书赵一普和司机杨冲,也没有让新闻单位知道。

     驱车不到一个小时,就进入了马山县的枣子产区。

    四野尽是低矮的山丘,栽满了枣树。

    山丘间是开阔的田野,水稻正在灌浆壮实。

    轿车穿村而过,枣树几乎要扫着车顶。

    枣子还没熟透,青白色的,缀满了枝头,枣树便婀娜如垂柳。

     很快就到了枣林村,远远的就见村口聚了好些人。

    近了,先是看见邵运宏和舒天,再就看见村支书。

    想不起村支书名字了,只记得小伙子人还精明。

    还有很多人,只怕是村里看热闹的。

     邵运宏迎上来,说:“朱书记辛苦了。

    ” “你们辛苦,下来这么久了。

    ”朱怀镜说着就把手伸向村支书,“辛苦了,辛苦了。

    我同明吾同志说了,不要打扰你们。

    怎么仍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?” 村支书憨厚地笑笑,说:“余书记也没让我们做什么接待准备,只是交代我们准备汇报,准备个座谈会。

    怎么安排,请朱书记指示。

    ” “我们走走吧。

    ”朱怀镜说罢,做了个请的动作。

    村支书客气一下,就在前面带路。

    邵运宏、赵一普、舒天他们紧随其后。

    虽说是深入基层了,还得听村支书的安排。

    要是凭着兴致,或是真想看个究竟,想上哪户人家就去敲门,说不定就会让自己下不了台的。

     沿路尽是看热闹的乡亲,朱怀镜挥手向他们致意。

    乡亲们没什么反应,只是笑。

    有些女人见他笑了,竟往屋里藏。

    朱怀镜到底不算迂,挥手之间并没有喊乡亲们好。

    不然,乡亲们没有回答说首长好,那就难堪了。

    没人事先打招呼,乡亲们哪知道回答首长好? 见了栋两层的新砖屋,村支书说:“朱书记,我们上这户人家看看?” “好吧好吧。

    ”朱怀镜说。

    村支书就高声招呼这家主人,说:“三砣,三砣,在家吗?地委朱书记来看你们来了。

    ” 一位西装革履的小伙子出来了,伸出双手拍着,说:“欢迎各位领导。

    ”小伙子又回身朝里屋叫道:“翠翠快开大门。

    ”屋子正中的大门吱的一声开了,一个女人微笑着说:“各位领导请坐。

    ”两口子都穿得整齐,像要出门做客。

    女人还描了眉,抹了红,像乡下唱戏的旦角。

     这是农家中堂,好比城里人的客厅,摆了些沙发和凳子。

     入了座,村支书介绍说:“朱书记,这位是陈昌云,村里人都叫他三砣。

    三砣是我们村的能人,在外做生意,夏天做枣子生意,冬天做柑橘生意。

    别的生意也做,什么赚钱贩什么。

    ” 三砣老婆翠翠递茶上来,朱怀镜道了谢,说:“好啊。

    搞活农村流通,就靠你们这些能人。

    ”便问他家几口人,每年能挣多少钱,几个孩子,上几年级了,负担怎么样。

    三砣一一答了,朱怀镜点头不止。

    邵运宏、赵一普和舒天他们则是不停地记笔记,还得不时点头微笑。

    朱怀镜揭开茶杯盖,立马就闻到一股菜锅味了。

    想必女人是用菜锅烧的水。

    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喝了口茶,点头道:“好茶好水。

    ” 门口早围了些人,场院里也有人三五成群地站在那里。

    年轻姑娘很害羞的样子,你打我一拳,我捏你一把,却都把眼睛偷偷往屋里面瞟。

    这时,听得外面有人喧哗。

    朱怀镜望望外面,见大家都往远处张望。

    心想是不是有人上访来了。

    下到基层,就怕碰上群众当面递上状子。

    古典戏曲对群众影响太大了,他们总把时空弄混淆了,希望碰上包拯或海瑞出巡,然后跪递诉状。

    朱怀镜正寻思着,只见人们迅速闪向两侧。

    他正想看个究竟,原来是余明吾和尹正东来了。

    有两位不认得的,想必是乡政府的干部。

    后面扛着摄像机扫来扫去的,肯定就是马山电视台的记者了。

    朱怀镜内心不快,却不好当着村干部发作,只好站起来,同他们亲切握手。

    “明吾同志,正东同志,你们真的不肯放过我啊!” 余明吾笑道:“朱书记您就别再批评我了。

    您亲自下来了,我在县里坐得住?” “是啊,我同明吾同志商量,哪怕您再怎么批评,我们也要赶来。

    ”尹正东说。

     朱怀镜只好说:“好吧,你们就同我一道搞调研吧。

    ”回头对主人说:“三砣,你带我参观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