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四十三章

首页


    怀镜来了?” 朱怀镜忙迎了上去,握手问好。

    “是来开会,还是来办事?”李老问道。

     吴弘抢着答道:“怀镜在基层调研时,发现一块明代石雕,很有艺术价值。

    想着您老喜欢,就买了下来,专程给您老送来了。

    ” 李老眼睛一亮,笑了起来,说:“怀镜啊,我这就要批评你了。

    专门为块石头跑趟北京,不值得啊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说:“哪里,只要李老高兴,我跑一趟算什么呢?只是怕自己看走了眼,捡块顽石当宝玉。

    ” 李老站了起来,说:“我们看看去。

    ” 董姨忙说:“外面冷,加件衣吧。

    ” 小李便取了件大衣,披在李老身上。

    到了天井,立即就像掉进冰窟窿。

    石雕暂时放在大门里面的墙脚下,还没来得及上架。

    李老叫小李开了路灯,然后蹲了下去。

    老人家反复抚摸着“大明正德十年孟春”的题款,不停地点头。

     “很好,很好,是件宝贝。

    我晚上眼睛看不太清,凭手的感觉,的确很有艺术价值。

    怀镜,你有眼力啊。

    ”李老站了起来,拍拍朱怀镜的肩膀。

     吴弘说:“若是件宝贝,我再叫人来上架吧。

    ” 李老笑道:“不忙不忙。

    我们进去说话吧。

    ” 进屋坐下,李老脱了大衣,又叫朱怀镜把外衣脱了。

    吴弘和舒天也将外衣脱了。

    大家都穿着毛衣,感觉亲热多了,就像自家人。

    先是东拉西扯的,后来李老一句话,就扯到正题了。

    他说:“荆都和梅次的情况,我多少听说一些。

    怀镜,你也不容易啊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琢磨李老有些向着他了,就含糊道:“有些情况,一言难尽啊。

    李老,我是想担好这副担子,这样才对得起您老的关心。

    可有些事情,让我太难办了。

    所以,还望李老关键时候说句话。

    荆都的事情,您是说得起话的。

    ” 李老摇头说:“怀镜啊,我退下来了,就不管事了。

    有时候,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,提点儿建议,他们听就听,不听我也没办法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忙说:“哪有不听的?您老德高望重,在荆都任过职的那么多领导,没谁的影响力像您这么深远。

    ” “那我就是老不上路了。

    ”李老爽朗而笑,又问道,“到底是个什么事?” 李老问得含蓄,朱怀镜却得清楚地回答。

    他略加思忖,便将高速公路招标的事一五一十说了,只讲王小莽如何如何,只字不提王莽之有什么不是,最后说道:“莽之同志很关心我,我也很敬重他。

    我知道这最终都是因为您老关心。

    但是,莽之同志的公子王小莽,我就拿着不好办。

    他胆子太大了,迟早要出事的。

    ” 李老站了起来,很气愤的样子,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会儿,说:“我们很多领导干部,最后出问题都会出在子女和家属上。

    要警惕啊!” 董姨忙说:“老头子,你别激动。

    你退下来了,气也没用。

    ” 李老站在屋子中央,一动不动,突然指着朱怀镜,样子像是骂人,说:“怀镜,你做得对。

    你放心,我什么时候都会替你说话。

    ” 朱怀镜也站了起来,拱手道:“感谢李老关心。

    有您老关心,我就没什么顾虑了。

    ” 吴弘见李老仍是激动,便想岔开话题,说:“李老,最近有什么新的宝贝?让我开开眼吧。

    ” 李老就像破涕为笑的孩子,情绪马上好起来了,说:“没什么稀罕东西。

    前几天弄到一副清代皇妃用过的裹脚布,真丝的,绣工很好。

    我约了几位朋友一起看了,是真东西。

    ” 李老就叫董姨去取裹脚布。

    董姨起了身,嘴上却玩笑道:“有什么好看的?王妈妈的裹脚布,又长又臭。

    ” 李老笑道:“要是真能闻到臭味,就更稀罕了。

    ” 董姨将两条长长的裹脚布铺在大书桌上,开了台灯。

    李老说声请,左手便往书桌方向摊开。

    朱怀镜想让李老走前面,也说声请。

    场面客气得就像上桌就餐。

    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
推荐内容